新闻中心 首页 > 新闻中心 > 公司要闻

《山西青年报》整版报道我村孝亲模范张全玲事迹!

发布时间:2017-11-03 16:37:22  

老人长寿是我们最大的福分

本报记者 李云霞

   在运城市黄金水岸社区,有这样一位居民:她29岁时辞去工作,20年来悉心照顾瘫痪的公公;她乐观坚强,用瘦弱的身躯支撑起了整个家;她以孝当先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生活中践行着为人媳、为人女的点点滴滴。她就是被社区邻里称赞为好媳妇、好女儿的张全玲。日前,记者走近张全玲和她最亲的三位老人,了解了她的孝心事迹。

记者在张全玲家中采访


辞去工作 专职照顾老人

今年49岁的张全玲,曾在运城市公路管理局上班。那时,二十出头的张全玲刚刚结婚,和公婆生活在一起,住在单位的家属院。每天下班回到家,做饭、洗衣、收拾家,张全玲是里里外外的一把手。虽然辛苦,但一家人健健康康、和和美美,张全玲也觉得非常快乐。
   1997年,张全玲的公公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瘫痪,生活不能自理。六旬的婆婆身体不太好,无法照顾老伴,老公潘大勇也工作繁忙,难以脱身。没人照顾老人成了摆在这家人眼前的问题。“我来照顾老人吧!”面对家庭遭遇的窘境,深思熟虑之后,张全玲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。
   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,张全玲便把全部心思投入到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身上。那年,张全玲29岁。

张全玲向记者讲述孝亲敬老的故事


没有怨言 照顾三个病人

公公瘫痪后,长年卧床不起。多年来,虽然张全玲是儿媳,但在照顾公公的日常生活中,总是事无巨细,亲力亲为。
     每天清晨,张全玲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公公洗脸、擦身、穿衣、清理卫生。随后,准备早餐、喂饭、喂药。不管天冷天热,每隔几个小时,她就会帮公公翻一次身,按摩身体;每隔几天就会为公公洗澡、换衣。一日三顿饭,从不重样,都以公婆的喜好为主。在张全玲的观念里,孝敬老人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。“谁都有老,谁都会老,子女再苦再难,也不能苦了老人,伤了老人的心。”张全玲说。
有段时间,老人得了严重的痔疮,上厕所成了最大的困难。张全玲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她到处寻医问药,希望能减轻老人的疼痛。此后,老人难受的时候,张全玲就用手给老人抠,清洗干净,往纱布上抹好药,再用胶布固定在伤口处。就这样,天天洗,天天抹药,前后一共50天,张全玲不嫌脏,不喊累,彻底治愈了公公的痔疮。婆婆和大姑姐知道这件事后,无不打心底里感激张全玲。
2011年,张全玲的婆婆患上脑梗,行动不便。家里又多了一个病人需要照顾,很多人担心张全玲吃不消,但她却风趣地说:“就当我开了个养老院,侍侯老人也是我该做的事啊!”

2013年,张全玲的老公突发心脏病,虽然做了搭桥手术,但身体状况明显下降,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,也不能继续上班。这更加重了张全玲身上的负担。但面对家中的三个病人,张全玲没有怨言,没有退缩,她继续重复着多年来的日常工作:一日三顿餐,一天三把药,三天一洗头,一天一洗脚……坚定的信念,不变的初心,张全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撑起了整个家。

用行动孝敬着自己的母亲


照顾老母兄弟姐妹轮流陪护

在婆家,张全玲尽了一个儿媳应尽的义务;在娘家,张全玲也不忘担起作为女儿的责任。
      五年前,张全玲母亲晚上起夜时不慎摔倒,致尾股断裂,治疗后仍不能正常走路,张全玲便和哥姐商量着轮流照顾母亲。“母亲一生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八个子女,现在她年事已高,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,却仍时常将我们挂在嘴边,念念不忘。为了能够让母亲安度晚年,我们兄弟姊妹要和睦相处,陪护好老人。”这是张全玲姊妹八人对母亲陪护协议上的部分内容。
      因为侍奉公婆,张全玲大部分时间不在母亲身边。一条条“微信”便记录下了她对母亲的挂念。“哥,告诉咱妈,我不能回家了,公公这两天患了感冒,身边离不开人”,“姐,说好的周末回家,可看来又回不去了,要照顾婆婆”,“妈,不能多陪您一会儿,女儿不孝”……也正是因为不能日夜陪伴母亲,张全玲更加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。
张全玲的母亲今年已92岁高龄,有吞咽功能障碍,她便用料理机给母亲做较软的饭菜,三餐不重样,合理搭配,营养均衡。“只要母亲吃得健康,过得顺心,我做什么都可以。”
      今年9月份,张全玲被所在社区评为崇德重孝模范,张全玲的事迹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。面对诸多赞誉,张全玲淡淡一笑:“我只是做了儿女应该做的事情,老人身体康健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大希望,老人长寿是我们最大的福分。”

返回顶部
河津分公司
公司简介
公司动态
集团介绍
鼎鑫集团
企业荣誉
公司简介
环境展示
企业文化
绿源物管
公司简介
物管风采
新闻中心
公司要闻
媒体聚焦
最新动态
工匠精神
视频中心
人力资源
招聘信息
义工协会
联系我们
留言反馈